來源:網絡 作者:匿名 2009-09-17 15:12:28
世界歷史上所有的考試都是試題和評分標準一起形成,最后依據參試者的完成情況根據評分標準給出考試結果。每一份答卷的成績是獨立的,不會受到別人成績的影響。而武漢教育局不是,武漢的中考不是。它是通過考后全體武漢初中學生的考試情況,根據招生計劃,經過轉換給出學生的成績。也就是說根據考后全體考生的情況給分。就像一個孩子已經出生,爸媽覺得孩子不好看,將孩子抱到哈哈鏡前照張像,算作孩子的出生照片一樣。你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這樣的考官更牛的吧!
1.數據轉換的基本原理
首先,得給大家介紹一下數據轉換的含義:一個數據轉換成另一個數據,在數學上叫映射,或者叫變換,所有的映射或者轉換的目標都很明確。有的轉換是為了得到所要求的事物特征。比喻錄取一些人的說話聲音,通過數據轉換可以識別說話人的身份;再比喻,股票市場的上海指數,它也是一種轉換,來反映整體市場的漲跌特性。這些都要有統(tǒng)計學的,或者專門學科的技術基礎作為支撐經過驗證后才能使用。而且這種轉換一定是穩(wěn)定的,可重復的,如果不是可重復的,而是不可捉摸的,那么這種轉換就可以作為制作哈哈鏡的原理。
武昌區(qū)課改辦公室主任潘澤生說的解釋如下,“去年采取考前劃分等級比例,是因為去年參加課改中考的學生只有2300余人,教育部門可準確地把握學生的整體狀況,而今年參加“新中考”的人數近8萬人,不好把握考生的整體狀況,故“新中考”決定在學生進行了考試后,再由教育行政部門根據試卷的難度、學生考試的實際得分、各校招生計劃等多種因素,來劃定等級比例,這樣做也是對學生一種負責的表現(xiàn)”?戳诉@話,你可能會很感動,可能說,潘老師人真好,只可惜他不是學統(tǒng)計學的。從他的解釋,我們無法判斷,他采用的是什么統(tǒng)計學原理來進行轉換,這樣轉換的結果作為考試成績有什么依據。
下圖是各科考試分數與最后交給學生的評定位置的判別準則,很簡單,它是表1的圖形示意。這些曲線就是武漢市教育局轉換模型換算出成績的結果。記住橫坐標是學生的卷面評分,縱坐標才是最后交給學生的成績單,而且卷面分學生是看不到的。仔細看一下,那幾條曲線,扭在一起,06年是這樣,07年肯定不是這樣,但是也可以看出來,輸入輸出關系基本上變成了一個位置值的低通濾波器,只是特性參數不一樣而已;貧w一個數學模型一點沒有問題。關鍵的問題是這個模型的不穩(wěn)定,語文和數學不一樣,今年和明年不一樣。語文還是其他科目都產生了極大的扭曲,只是語文由于變化的斜率大,尤其明顯而已。由此,不能不想到這句話,成績轉換是一面哈哈鏡,而可憐的學生成了考官的面團。
2.到底錯在哪?
1.錄取工作模糊不清,操盤手翻云覆雨。一個如此變化莫測的數據變換模型,最后誰來敲定。敲定的手稍微一抖,帶來的是成千上萬人的成績變化。這個手比海嘯的威力還要大。如果這個手不公平,帶來的代價簡直不可想象。公平和透明全部被這只手消滅。學生的成績成了操盤手的面團。錄取工作模糊不清。由于一個位置值涉及到數百人甚至上千人,錄取誰,不錄取誰,雖說規(guī)定了5道門檻,但是,要想在里面做手腳,幾乎沒有辦法控制。一是因為分數沒有公開;二是舉報者必須舉證,在信息如此不公開的情況下,要想弄清5到門檻,普通群眾沒有辦法舉證。本來100分制分數線一劃,大家清清楚楚,現(xiàn)在,將分數一壓縮,弄得模模糊糊。瞞天過海易于反掌。
2.學生的成績取決于別人的分數。世界上沒有一個考試的成績是由所有參與者的分數統(tǒng)計后在給出的。也就是說成績是互相不干擾的。因為轉換的基本思路,是那所有人的成績作為參考的重新評分。這確實是太離譜,也就是說,別人考得好,和別人考得不好,你的考試成績是變化的;各科成績輸入和輸出沒有規(guī)律,都是非線性關系,就像小孩玩跳繩一樣,繩的波形就像一個隨機運動的弦的運動。要想這個波形重復,估計得等到1億年以后。武漢市是考后估分填報申請表,但去年大跌眼睛,很多學生可以估計自己的考試分數,但很少有人估對自己的位置值,因為沒有一個天才能估計出別人的考試成績,更不可能估計出10萬人的成績統(tǒng)計分布情況,除了最聰明的滿分的孩子能估計出自己單科是一分,最傻的張鐵生和沒有參加考試的孩子確信自己是12分,其他孩子不可能估計出自己的位置值。誰會想到語文是100-101,102-103,104-105是6分,5分和4分呢!最后結果自然是志愿都填錯了。
3.對試卷命題和評分標準的全盤否定。一般考題要照顧全面,基礎多少分,運用多少分,創(chuàng)意多少分。現(xiàn)在,教育局的映射或者說轉換,或者說哈哈鏡,讓你出卷老師的精力都白費了,以語文的曲線為例,即使你基礎再好,只要你的作文,或者別的不行,統(tǒng)統(tǒng)玩完,基礎再好等于零分,位置值12(65分=0分),曲線顯示的是,局領導的變換,大大地放大了高分段的作用,使語文命題評分標準嚴重扭曲,本質上這是對所有科目考試命題的全盤否定,對試卷評分標準的全盤否定,打了所有出卷老師的耳光。今后老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無所適從,現(xiàn)在武漢有一句話。學再好教再好都沒用,關鍵要會考,跟著感覺走就行了。除非你的命題試卷是全人類以來最后的,將十萬學生的單科成績變成線性分布,而不是通常的鐘型概率,這樣教育局的鏡子才會有可能接近平面。這個考試還有必要考嗎,干脆讓學生摸揪算了。
4.將線性的標準評價變成非線性的評價,加劇了學生的好壞分化。科科好變成了不如一門好,競爭變成了小分數段的競爭!有關領導在總結去年的考試時講了以下的話,要求學生“盡全力得分,雖然武漢市“新中考”的學業(yè)考試以等級制取代了分數,但學生們還是應該看到,分數還是劃定等級的依據,所以在考試中還是應盡全力去得分。據稱,07年“新中考”的試卷上每道題都有分數標注,其中,語、數、外各科滿分120分,理化滿分130分;政史滿分80分。所以學生在答題時還是應全力以赴,該得的分一定要得到,盡可能為自己爭取到一個好的等級和位置值”。但是,按照武漢市教育局的換算規(guī)則,如果所有學生,都得滿分,那就不好辦了,他的轉換模型是一定要分出12個位置的,那只能是將以后的命題細化到以0.1分為評分最低值,這樣只要有1.2分的分值差,就能重新評出1-12分來。所以科科好是不對的,要抓住某一年某一科是權重分的好,其他只要一般就行了,也就是別人考得越好,你必須考得更好,別人考得不好,你考好作用也不大,比如英語108分和120分一樣,位置值都是一分?荚嚨牡梅謽藴什灰粯樱蚨环荽鹁碓诓煌母偁帉κ謺r得分也不一樣。這違背了考試命題的基本原則。獨立性,客觀性,和穩(wěn)定性全部消失。這個從潘澤生老師的話一看就明白。真是天下奇聞。將筆試答卷變成了角斗士比賽。幾乎完全漠視了60分以下的成績變化,不同的科目,在不同的分數為大大放大了高分的影響,而不是削弱了高分競爭,與教育局領導初中正好相反。以語文在90分左右開始,1分就是1個位置值。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