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整合 2015-03-22 01:08:32
中考作文怎樣立意第二篇:文似看山不喜平
清代的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過"文似看山不喜平"、"文須錯綜見薏,曲折生姿"、"為人貴直,而作詩文者貴曲",由此而知,"曲"是使文章結構精巧的重要特征之一,F(xiàn)結合初中語文課本,試談文章的幾種為"曲"之法。
一、倒敘法。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用"我與父親不相見以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開篇點題,用最難忘懷的是父親的"背影",別開生面地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綿綿情思。然后再細地敘寫父親的"背影",抒發(fā)特定環(huán)境中的思想感情,取得了強烈的藝術效果。"倒敘法"的好處在于:一是可以引發(fā)思考,形成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二是便于作者調動情感,勾起對往事的深情回憶,更符合生活的真實。
二、插敘法。魯迅在《故鄉(xiāng)》中插敘了對少年閏土和"豆腐西施"的描寫,以形成與眼前的中年閏土和楊二嫂的鮮明對比,突出了現(xiàn)實故鄉(xiāng)的每況愈下的變化,反映了人民日趨貧困的舊中國農村的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
三、對比法。吳敬梓在《范進中舉》中,著意刻畫了胡屠夫在范進中舉前后截然不同的兩種態(tài)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使他的前倨后恭、嫌貧愛富、趨炎附勢、嗜錢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儈的性格,躍然紙上。讀者就是通過從這些忍俊不禁的丑態(tài)的淋漓盡致的描繪中,看到封建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和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的。對比法可使人辨真?zhèn)危魇欠,識好壞,促人冷靜地思考,作出正確的判斷。
四、夸張法。安徒生的童話《皇帝的新裝》就用的是夸張法,以"新裝"的似有實無,辛辣地嘲弄了皇帝的愚蠢可笑,貴族階層的阿諛奉承和虛偽透頂,用諷刺之鞭無情地撻伐了腐朽的封建王朝。不難看出,夸張法所追求的那種幽默、滑稽及言過其實的效果,能給人留下極深刻的印象。
五、抑揚法。楊朔的《荔枝蜜》,本意要贊美勤勞的蜜蜂,開頭卻說自己不太喜歡蜜蜂,這種明抑實揚、欲揚先抑的表現(xiàn)形式,可使作品含蓄而奔放,能讓人生出柳暗花明的情致。
六、誤會法。彭荊風的《驛路梨花》圍繞著小茅屋作為助人為樂這種精神產(chǎn)物所給予人們的方便和溫暖,前后七寫"助人為樂",顯示了人物群像的美好心靈。其間懸念迭起,巧設誤會,"似是而非",使文章回環(huán)曲折,波瀾起伏,收到了極好的藝術效果。在一篇作品中,這幾種為"曲"之法時常并不是孤立使用,有時交互錯雜,更使文章異彩紛呈,讓人目不暇接。我們若能仔細揣摩課文,并大膽嘗試,定能不負努力,有所收效。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