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整理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17-02-09 19:09:56
黃山山勢險峻,路又難走,50斤米要三個壯漢始能盤上來,山中居民的給養(yǎng)來得真不容易。和尚供客的素膳決不能如普陀九華的可口,無非腌菜、干豆、筍干、木耳之類,新鮮蔬菜,固然不多,連豆腐都難得見。那些干菜以纖維質(zhì)太多,嚼在口里,如嚼木屑,不覺有何滋味。才覺悟前人所謂“草衣木食”那個“木”字的意義。
飯后,出游附近名勝,始信峰乃后海的精華,是三座其高相等的大峰,香爐腳似地支著,峰與峰之間相距不過數(shù)丈,遠望如一,近察始知為三。名曰“始信”,是說天然風景竟有這樣詭異的結(jié)構(gòu),聽人敘述必以為萬無此理,及親身經(jīng)歷,親眼看見,才知宇宙之大果然無奇不有,才不由得死心塌地相信了。這“始信”二字不知是那位風雅文士所題,我覺得極有風趣。
這三峰和天都蓮花差不多一樣高,而更加陡峭,費了很多氣力,才爬到峰頂,有板橋?qū)⑷寮右詼贤,有名?ldquo;接引松”橫生橋上,游客可借之為扶手。據(jù)說從前橋未架設時,游客即攀住此松枝柯,騰身躍過對面。我國人對大自然頗知向往,游高山亦往往不惜以性命相決賭,這倒是一種很可愛的詩人氣質(zhì)。
我們居坐始信峰頭,西北一面,高峰刺天,東南則沒有什么可以阻擋視線,大概是黃山的邊沿了。那數(shù)百里的繡川原是屬于太平、青陽縣界,九華山整個在目,但矮小得培土婁相似;蛑^浙境的天臺、雁蕩、天目,天氣晴朗時也可看到,不過更形渺小如青螺數(shù)點而已。前人不知,以為是地勢高下之別,圖書編引黃山考云:“按江南諸山之大者有天目、天臺二山……天目山高一萬八千丈而低于黃海者,何也?以天目近于浙江,天臺俯瞰滄海,地勢傾下,百川所歸,而宣、歙二郡,即江之源,海之濫觴也。今計宣歙平地已與二山齊,況此山有摩天戛日之高,則浙東西,宣、歙、池、饒、江、信等郡之山,并是此山支脈。”他們不知我們所居地球是圓形的。我們站在平地上,數(shù)十里內(nèi)外的景物尚可望得見,百里外雖借助望遠鏡也無能為力了,因為目標都落到地平線下面去了。但登高山則數(shù)百里內(nèi)外的風景仍可收入視線,不過其形皆縮小。這是距離太遠的關系,并非地勢有何高下?鬃“登泰山而小天下”,難道天下果不如泰山之大么?
我們游黃山一半是受了云海的吸引,云海并非日日有,見不見全憑運氣,那天在始信峰頂,卻目擊到云海的奇觀,可謂山靈對我們特別的優(yōu)待了?箲(zhàn)期中,我在四川樂山,寫了篇歷史小說題為《黃石齋在金陵獄》,寫石齋所見黃山云海一段文章,其實是根據(jù)我自己的記憶。這篇小說以前收入《蟬蛻集》,其后又編入《雪林自選集》讀及者甚多,不好意思在這里復引。但我寫景的詞匯本甚有限,寫作的技巧也僅一二套,現(xiàn)在設法再把黃山云海的光景描繪一番,我覺得很對不住讀者。
不過云海有幾種,一種是白霧鎊鎊,漫成一片,那未免太薄相;一種是銀色云像一床兜羅棉被平鋪空間,說是海亦未嘗不可,只是沒有起伏的波瀾,沒有深淺的褶紋,又未免太單調(diào)。那天我們在始信峰頭所見,才是名實相符的云海了。那海鋪成后,一望無際,受了風的鼓蕩,洪波萬疊,滾滾翻動,受了陽光的灼射,又閃躍藍紫光華,看去恍惚有吞天浴日的氣派,有海市蜃樓的變幻,有鯨呿鰲擲的雄奇,誰說這不是真的大海?這和我赴歐途中所見太平、印度、大西洋的形貌有何分別?我們只知畫家會模仿自然,誰知大自然也是位丹青妙手,高興時也會揮灑大筆,把大海的異景在高山中重現(xiàn)出來,供作欣賞哩!
“觀棋”、“散花”、“進寶”諸峰,都在始信范圍以內(nèi),不及細觀。下山后,天色已黑,在獅林寄宿。次日游大小“清涼臺”,其下群峰的形狀,千奇百詭,無法描擬,我真的詞窮了,只有將袁子才黃山游記一段文章拉在這里湊個熱鬧。袁氏說:“臺下峰如矢、如筍、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戲?qū)ⅲ鋷毂,布散地上?rdquo;又游“石筍矼”,我只好又抄一段徐霞客《游黃山日記》前篇(按日記分前后二篇):“由石筍矼北轉(zhuǎn)而下,正昨日峰頭所望森陰徑也。群峰或上或下,或巨或纖,或直或欹,側(cè)身穿繞而過。俯窺轉(zhuǎn)顧,步步出奇,但壑深雪厚,一步一悚。”霞客又說:“行五里,左峰腋一竇透明,曰‘天窗’。”惜我們未注意。他又說:“過‘僧坐石’五里……仰視峰頂,黃痕一方,中間綠字宛然可辨,是謂‘天碑’亦謂‘仙人榜’。”這個我們倒瞻仰到了。
回獅子林吃過午飯,知黃山較遠處尚有一景,名“西海門”。我要去看,蓮溪、默君已無余勇氣可賈,輿夫亦說一路亂草荊榛,擁塞道路,行走不便,也不愿意去。我因來黃山一趟不易,以后未見得再有這種機會,堅持非去不可。二人只好同意,輿夫大不高興,但也只有抬著我們上路。
一路果然草高于人,徑蹊仄險,彎彎曲曲走了半天,忽見有一大群游客,從對面過來。轎子六七頂,許多人步行簇擁。有兩頂轎子則前后各有身系盒子槍的衛(wèi)士一人保護者,這真是“張蓋游山”、“松下喝道”煞風景之至。征詢一游客,他說是汪精衛(wèi)夫人陳壁君女士偕其公子今日來黃山,有衛(wèi)士保護的那二頂轎子里坐著便是她們母子。幸而他們已游過西海門,轉(zhuǎn)過別處去了,不然,我們和這群貴人一道去游,一定弄得很不自在。
那西海門是藏貯黃山深處的一個奇境,萬山環(huán)抱,路轉(zhuǎn)峰回,始得其門而入。我們連日身處高山,此時忽像一下子跌落到平地上。那東西兩峰,屹然對立,有如雄關兩座左右拱衛(wèi),又疑是萬丈深海底涌起的兩座仙山,這才知道“海門”二字叫得有意思,黃山因有前后海,又名黃海。
你以為兩門僅僅兩座峰么?不然,東西兩門實由無數(shù)小峰攢聚而成、萬石棱棱,如排簽,如束筍、如熔精鐵,如堆瓊積玉,斜日映照,煥成金銀宮闕,疑有無數(shù)仙靈飛翔上下,令人目眩頭暈,但也令人氣壯神旺。天公于黃山的布置,已將天地間靈秀瑰奇之氣發(fā)泄殆盡,到此也不覺有點愛惜起來,不然他何以把西海門收藏得這么深密呢?想不到我們黃山三日之前,飽覽世間罕有的美景,最后還看到西海門這樣偉麗的景光,等于觀劇,這是一幕聲容并茂的壓軸,等于聆樂,這是一闋高唱入云的終奏;等于讀文章,這是一個筆力萬鈞的收煞。啊,黃山,你太教人滿意了。
回宿獅林,第二日到缽盂峰的擲缽禪院,這個地方,異常幽靜,是我們預先與本庵主持通函約定的消夏處。于是我們的生活由動入靜,由多變?nèi)胗诩乓,打算學老牛之反芻,將黃山的妙趣,再細細回味一番,與黃山山靈作更進一層的默契,求更深一層的了解。
摘自:選自《蘇雪林自選集》
相關推薦:現(xiàn)代文閱讀中考語文經(jīng)典現(xiàn)代文選讀匯總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