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整理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17-02-14 10:28:53
唐代包何有《同諸公尋李方直不遇》詩一首:
聞?wù)f到揚州,吹蕭憶舊游。
人來多不見,莫是上迷樓。
包何,唐代中期著名的詩人,字幼嗣。這首詩是他在旅途中寫的即興詩。前兩句詩人寫出了出游之時的高興情懷。他剛一到揚州,那“綠楊城郭”,那清秀宜人的瘦西湖,那湖畔的蜀崗,東峰的觀音山,無不令人賞心悅目。所以,詩句中透露出的欣悅之情,頗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幽趣之情是在后兩句,同來的游伴有一位好友李方直忽然不見了,所以后兩句的情感一變欣喜之情為焦思縷縷。詩人的情海中泛起微波,他擠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目光極力搜尋而不見。于是詩人一筆蕩開,寫下了第四句:“莫是上迷樓”,既不使焦思溢于外,又寄托著無限縈回的幽雅的情趣。
相傳,隋煬帝曾在觀音山上建造過一座迷樓。據(jù)古籍載:“樓閣高下,軒窗掩映,幽房曲室,玉蘭朱盾,”真是千門萬戶,楊廣如“仙游其中”,終日樂而不出。歷史告訴我們,隋煬帝在農(nóng)民起義的烈火中為部屬所殺,埋葬在一個叫雷壙的地方,并非去“仙游”什么迷樓了。我很佩服揚州人民的眼光,那是富有歷史的哲學(xué)的遠見的,他們至今依舊保留著楊廣的陵墓和墓碑。
眾所周知,大運河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水系,那偉大工程,不能不引起后人的思索。隋煬帝為了這些工程,曾迫使二百多萬農(nóng)民從事無償勞役,嚴重破壞生產(chǎn),實屬一害,給人民帶來的災(zāi)難是深重的,誠如詩云:“東南四十三州地,取盡膏脂是此河。”然而大運河卻為唐、宋時期帶來經(jīng)濟和文化的繁榮發(fā)展。皮日休在《汴河懷古》一詩中曰:“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唐代的著名詩人,有半數(shù)以上曾游過揚州。李白、白居易、駱賓王、劉禹錫、王昌齡等,都在這片沃土上留有足跡。
“夜橋燈火連星漢,水郭帆檣近斗生。”
“檣出江中樹,波連海上山。”
“街垂千步柳,霞映兩重城。天碧臺閣麗,風(fēng)涼歌管清。”
時至今日,古城揚州依舊秀色可掬,古代文物的歷史更令人神往,園林建筑之勝不亞蘇杭。這里有古代的石塔,唐代的銀杏,宋代的四方亭,明代的文昌樓,清代的珍園、翠園,還有相傳是隋場帝看瓊花的瓊花臺,難怪當?shù)厝瞬粺o自豪地說:“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
假如你是“煙花三月下?lián)P州”,那又是另一番景色。春日融融,柳絲輕揚,滿城光溢花香,真可與唐代詩人姚合所描繪的“滿郭是春光,街行土亦香。竹風(fēng)輕履舄,花露膩衣裳”媲美。
相關(guān)推薦:現(xiàn)代文閱讀中考語文經(jīng)典現(xiàn)代文選讀匯總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