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基礎知識提綱
1 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藥,燒瓷器。
2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
3 石油、煤、天然氣都是混合物。
4 濃硫酸敞口放置質(zhì)量會增加,因為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濃鹽酸敞口放置質(zhì)量會減少,因為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氫氧化鈉(NaOH)敞口放置,質(zhì)量會增加,因為氫氧化鈉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可以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zhì)。
5 用石灰漿(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抹墻,逐漸變硬的原因是由于石灰漿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了碳酸鈣。
6 不能用NaOH干燥的是SO2、CO2、HCl。
7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zhì)不同:是因為碳原子排列不同。
8 實驗時要嚴格按照實驗規(guī)定的用量取用藥品。如果沒有說明用量,應按最少量取用:液體取
(1~2)毫升,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實驗剩余的藥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內(nèi)
9 固體藥品用藥匙取用,塊狀藥品可用鑷子夾取,塊狀藥品或密度大的金屬不能豎直放入容器
10 取用細口瓶里的液體藥品,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標簽對準手心,瓶口與試管口 挨緊。
用完立即蓋緊瓶塞,把瓶子放回原處。
11 試管:可用作反應器,可收集少量氣體,可直接加熱。盛放液體不超過容積的1/3,試管與桌面成45°角;加熱固體時管口略向下傾斜。
12 使用酒精燈有三禁:禁止向燃著的燈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熄滅時要用蓋滅,不可用嘴吹滅。
13 可直接加熱的儀器:試管、蒸發(fā)皿、坩堝、燃燒匙;可用于加熱但必須在下面墊石棉網(wǎng)的儀器:燒杯,燒瓶。 不能加熱的儀器:水槽、量筒、集氣瓶
14 量筒:量取一定量體積的液體,使用時應盡量選取一次量取全部液體的最小規(guī)格的量筒。不能作反應器,不能溶解物質(zhì),不能加熱讀數(shù)時,量筒平放,視線與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仰視讀數(shù)比實際值小, 俯視讀數(shù)比實際值大。
15 托盤天平:用于粗略稱量,可準確到0.1克。稱量時"左物右碼"。 砝碼要用鑷子夾取。藥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盤上,易潮解的藥品(氫氧化鈉)必須放在玻璃器皿(燒杯、表面皿)里。
16 膠頭滴管:滴液時應豎直放在試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試管里。吸滿液體的滴管不 能倒置
17 收集氣體應用集氣瓶;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需用量筒;溶解較多固體時應用燒杯;取用粉末狀固體藥品一般使用藥匙;取用塊狀藥品應使用鑷子。加熱時常用酒精燈。
18 做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在進行操作時,應先通氫氣,后加熱,原因是排凈試管中的空氣,防止混合氣體加熱時爆炸。實驗結束時,應先停止加熱,后停止通氫氣,原因是防止灼熱的銅再次被氧化。
19 酒精燈火焰溫度最高的是外焰。
20 能區(qū)別鹽酸和硫酸的試劑是氯化鋇BaCl2溶液。
21 能鑒別氫氧化鈉溶液、鹽酸、水的試劑是石蕊試劑。
22 在氧氣、稀硫酸、熟石灰、干冰四種物質(zhì)中,可用來金屬除銹的是稀硫酸;可用來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可用于潛水、搶救病人的是氧氣;可用作人工降雨的是干冰。
23 若要分離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明顯增大的物質(zhì),應用冷卻熱飽和溶液法。(KNO3)
24 若要分離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變化小的物質(zhì),應用蒸發(fā)結晶。(NaCl)
25 配制溶液的步驟是計算、稱量或量取、溶解。
26 固體配溶液的三個步驟:計算,稱量,溶解。濃配稀的三個步驟:計算,量取,溶解。
濃配稀的三個儀器:燒杯,量筒,玻璃棒。
27 粗鹽提純的步驟是溶解、過濾、蒸發(fā)。玻璃棒在過程中的三個作用:攪拌、引流、轉(zhuǎn)移。
28 液體過濾操作中的三靠:(1)傾倒濾液時燒杯口緊靠玻璃棒,(2)玻璃棒輕靠在三層濾紙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nèi)壁。過濾兩次濾液仍渾濁的原因:濾紙破損,儀器不干凈,液面高于濾紙邊緣。
29 濃硫酸在稀釋時,應將濃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停攪拌。
30 三大化學肥料:N、P、K,肥效最高的氮肥是尿素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