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5-14 16:05:59
輔導資料
臨近 ,學生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光跟著老師“跑”沒用。因為每位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不同,復習進度也不同。教育網初中頻道為大家提供了 ,希望能夠切實的幫助到大家。
1.地球的陸地表面主要由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等不同地形共同構成。各種地形類型各有特點。山地海拔高,相對高度也大;高原海拔高相對高度小;平原的海拔相對高度較小;丘陵海拔有高有低,相對高度小;盆地是四周高,中間低。
2.等高線的分布特點可反映出地形的特點,如:等高線呈封閉狀態(tài),由外向內,海拔增高處為山頂;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向海拔低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脊;兩條等高線凸側互相對稱處為鞍部;等高線較密處為陡坡;較疏處為緩坡,重疊處峭壁(陡崖)。
3.地形是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力作用形成高山、高原、低洼,使地表面變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趨于平坦。內力主要來自地球內部,表現為地殼運動、火山、地震等,外力作用主要來自地球的外部,如流水、風、海浪、冰川等。
4.地球的內部結構由外到里可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部分。巖石圈包括在上地幔頂部和地殼。地殼變動表現為地殼的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在實際生活中留有許多地殼變動遺留下來的證據。
5.火山的組成和結構。軟流層是火山巖漿的來源。世界上火山的類型及分布區(qū),以及火山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鹕胶偷卣鹗 人類目前尚不能消除的地質災害,科學家們正在積極尋找預防和減輕這些災害的方法。
6.地震是由于地殼里巖石在內力作用下,發(fā)生斷裂或者錯位的震動現象。地震的結構中包括:震源、震中和震中距,描述地震的因素有震級和烈度。
7.世界的地震帶主要分布在環(huán)太平洋地帶和地中海喜瑪拉雅山一帶。
(1)喜瑪拉雅山處在兩大板塊相撞之處,由于板塊的碰撞擠壓,導致這里的地殼強烈上升,它是在抬升出地表之后才形成的。另外海底上地殼抬升是相對的,但喜瑪拉雅山能夠從海底升到如今的高度,主要的原因是地殼的抬升,而非地球上海水
的減少。
(2)關于火山的形成,公認的說法是:在地表以下200千米的溫度大約15000C,這里的巖漿處于高溫狀態(tài),密度較小,所以它會向上地表涌,而且在浮升過程中再熔化掉一些巖石,噴出地表,形成熔巖?偟膩碚f以下兩點:(一)火山源地在高溫的軟流層;(二)噴出地表火山往往遇到的是較薄的地層,或過去是一個火山通道。
(3)中國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與地中海--喜瑪拉雅山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的擠壓,地震十分頻繁。
8.板塊構造學說創(chuàng)立的基礎是大陸漂移學說,大陸漂移學說是由德國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創(chuàng)立的。
(1)大陸漂移學說的主要依據是大西洋兩岸大陸輪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大陸漂移的證據。
(2) 地球上的巖石圈是由六大板塊組成的,海溝、海嶺、一些巨大的山脈是板塊間的分界線,這些地方都是地殼活動最為頻繁的地方。
(3) 板塊的碰撞和張裂是形成地殼變動的最主要原因。因為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恰好在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印度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的交界處,這些板塊之間發(fā)生碰撞、張裂,使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易發(fā)生火山和地震。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