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wǎng)整理 2019-05-15 20:07:35
臭氧是我們日常呼吸的氧氣的“同胞兄弟”,不過它是由三個氧原子組成的。在一般溫度下,為氣體狀態(tài),呈淺藍色。它在大氣中屬微量氣體,總量只占大氣總量的0.4%,而且90%以上集中在10~50公里的高層大氣之中。然而,臭氧層在大氣中卻是極其脆弱的一個氣體薄層,盡管全球大氣中臭氧總量約有30億噸,可是如果在0℃的溫度下,沿著垂直方向將大氣中的臭氧以一個大氣壓的壓力全都壓縮到一起,其總厚度只有3毫米左右。雖然臭氧層在大氣層中的“地位”極低———不到1%,它卻吸收了99%以上的太陽紫外線,堪稱地球的天然屏障。
臭氧層發(fā)出“紅色警報”
世界氣象組織利用由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的約150多個站點組成的地球臭氧觀測系統(tǒng),根據(jù)迄今已掌握的衛(wèi)星和地面觀測資料的分析表明:地球上空的臭氧層如今已然“千瘡百孔”。
1998年9月人們觀測到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積為2720萬平方公里;2002年9月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積達到2830萬平方公里,已經(jīng)相當于美國領土面積的3倍。21世紀之初,歐洲上空臭氧層的臭氧含量比1980年時減少了6%左右;到了2000年7、8月間,北極以及英國、比利時、荷蘭、德國北部、丹麥、瑞典南部和波羅的海等地上空臭氧層的臭氧含量降到了創(chuàng)記錄的程度。與此同時,加拿大發(fā)現(xiàn)該國上空臭氧層的臭氧含量比正常值低7.5%,紫外線的輻射量增加9%。被人們稱為地球“笫三極”的青藏高原,也不能幸免,中國大氣物理和氣象學家觀測發(fā)現(xiàn),其上空的臭氧量正在以每10年2.7%的速度在減少,尤其是每年的6月~9月,這里會出現(xiàn)臭氧低谷現(xiàn)象,嚴重時比同緯度地區(qū)的臭氧量少10%,而且每年減少的幅度還在增加。有科學家認為,如果大氣泄漏保持現(xiàn)在的速度,地球上的人類將在短短8年內面臨危機。
伊安·馮·維克博士是一項關于大氣平流層上部調查項目的首席研究員。以他為首的專家組動用衛(wèi)星拍攝臭氧層空洞,所得照片清晰地顯示出:每分鐘都有幾十億個氧分子從空洞中逃逸到太空。維克博士警告說,幾百萬年前地球大氣中并不含氧,到2011年地球大氣將恢復成那時的狀態(tài)。他提到,人為的環(huán)境污染制造了臭名昭著的溫室效應,這一效應在地球的南北兩極上空各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臭氧空洞。有害的紫外線輻射從臭氧空洞里涌進大氣層,目前人類對此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全球變暖問題上,沒有人注意到什么東西正在從空洞里泄漏出去。
有“漏洞”就不再“安全”
現(xiàn)代科學證明,隨著臭氧空洞的不斷擴大,紫外線對人類的傷害也在與日俱增。
人類皮膚老化主要有3個原因,即自然老化、地心吸力和紫外線照射。一般來說,長期從事農業(yè)勞作的農民、船上勞作的漁民和生活在高原的居民,由于長期暴曬在強烈的陽光下,大量接受紫外線的照射后,皮膚顯得黝黑,滿臉皺紋,皮膚干燥、粗糙,滿臉都是老年斑、老年疣,毛細血管擴張,皮膚松垂和缺乏彈性。這些都是皮膚光損傷或光老化的結果。相反,長期生活在室內,較少接受紫外線照射的人,如僧人、佛教徒、終身從事夜間酒吧工作的人,由于他們平時很少被紫外線照射,以至于到了七八十歲,他們的皮膚仍然光滑、亮澤,少有皺紋,極少有老年斑,富有彈性。 #p#分頁標題#e#
有關的醫(yī)學研究結果證實,皮膚癌多發(fā)于頭、面、頸、手背等日光暴曬部位,而罪魁禍首還是紫外線。據(jù)科學家研究的結果,大氣層中的臭氧含量每減少1%,地球上紫外線的照射強度就增加2~3%,皮膚黑素瘤的發(fā)病率就增加1~1.5%、非黑素瘤如鱗狀細胞癌和基底細胞癌的發(fā)病率就增加2~6%。據(jù)美國統(tǒng)計,到1989年新診斷出皮膚癌的病例為260萬例,其中33%的病例已死亡。英國皮膚癌的病例每年新增加4萬例,皮膚癌的發(fā)病率已上升到僅次于肺癌的第二位?茖W家警告說,人類如果不采取措施,到2075年全世界將有1.5億人患皮膚癌,其中有300多萬人死亡。
近20年來,全球臭氧層平均每年減少3.5%。可想而知,皮膚惡性腫瘤包括黑素瘤與非黑素性皮膚癌發(fā)病率的增加是怵目驚心的。更可怕的是,美國前副總統(tǒng)戈爾在他1992年出版的一本書中曾指出,世界上至少有一個城市已經(jīng)處在南極臭氧洞的邊界之內,這就是南美洲南端巴塔哥尼亞地區(qū)的阿根廷城市烏什娃伊亞。阿根廷衛(wèi)生部已向該市市民正式提出忠告,讓他們在每年9、10月間盡可能呆在室內,不要出門。由此可見,如果空洞一天天擴大,人們難逃悶死家中的厄運。
“補天裂”拯救臭氧層
世界著名的化學工業(yè)公司———美國杜邦公司曾經(jīng)有一個最得意的產(chǎn)品,那就是它上世紀30年代開發(fā)出來的一種氯氟烴化合物———氟里昂。氟里昂作為一種工業(yè)用化學物質,具有不易燃燒、不具腐蝕性、無毒、性能穩(wěn)定、價格便宜等優(yōu)點,因此被廣泛使用在各種冷凍氣體、噴霧劑中?扇藗內f萬沒想到,在物質生活大幅度改善的同時,氯氟烴也給人類找了一個大麻煩———臭氧層的破壞。據(jù)專家測定,目前這種物質在大氣中的濃度還在繼續(xù)增加。
雨傘漏了,好補。天開了洞,麻煩。要補好這個洞,一是要依靠自然界的循環(huán)過程,把破壞臭氧層的物質消除,天就會慢慢“愈合”,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將會持續(xù)幾十年。
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署就制定了“世界保護臭氧層行動計劃”。1987年9月,24個國家的代表簽署了《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此后的8年中,人們對該議定書進行了3次修正,對生產(chǎn)和使用消耗臭氧層物質的限制,一次比一次嚴格。到1999年7月,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中,已有168個在該議定書上簽字。特別是1995年始的“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的確定,表明了人類不再漠視生存環(huán)境的決心。遵照這一宗旨,我國編制完成了《中國消耗臭氧層物質逐步淘汰國家方案》,于1997年7月1日凍結了氟氯化碳的生產(chǎn),并將于2010年前全部停止生產(chǎn)和使用所有消耗臭氧層物質。 #p#分頁標題#e#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