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5-15 20:15:54
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2月25日電 中、美兩國科學家聯合研究表明:地球上動物首次出現的時間距今不超過5.8億年。這將之前公認的動物首次出現的時間足足向后拖了兩千萬年。因此,動物起源及早期演化的模式和過程將需要在新的時間坐標上重新認識。25日,美國"科學"雜志在線快報將公布這一成果。
距今7.5億年到5.3億年的這段地質時期是地球歷史上非常關鍵的轉折發(fā)展期:從沒有可見生命的荒蕪狀態(tài)向環(huán)境適宜、生物繁茂的現代藍色星球狀態(tài)轉變。然而,科學界關于這段時間內冰期的次數和持續(xù)時間、動物起源模式和精確年代、海水成份和大氣氧的變化等環(huán)境地質事件的發(fā)生過程存在著很大爭議。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朱茂炎介紹,可靠且精確的同位素年齡測定,是尋找地質時期的環(huán)境和生命演化相互關系的最基本科學依據。而地質時期火山噴發(fā)產生的火山灰中含有一種非常穩(wěn)定的礦物"鋯石"(ZrSiO4)則是精確測定地質年齡最好的材料。研究人員可以通過測定其中鈾同位素和鉛同位素的含量來計算鋯石形成的年齡。
朱茂炎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D.Condon博士等科學家合作,選擇了具備距今7.5億年到5.3億年這一地質時期完整地質記錄的中國華南作為研究地,經過長時間的艱辛工作,研究小組終于在宜昌三峽地區(qū)2個地質剖面上的3個層位的火山灰中,發(fā)現大量同生的鋯石,從而獲得了高精度的地質年齡。
此前,很多科學家推測,華南地區(qū)的"甕安生物群"出現在6億年前,是最早出現的動物群。朱茂炎等研究發(fā)現,"甕安生物群"介于6.35億年到5.51億年之間的巖石地層中,該生物群之下的地層具有一個明顯的"巖溶喀斯特"(Karst)面,它代表了一次大的海平面下降事件。研究小組獲得的高精度地質年齡表明,這次事件由6.3億年前的冰期之后又一次冰期所引起的。而這個冰期和5.8億年前在加拿大紐芬蘭和歐洲等地區(qū)的有典型地質記錄的一次冰期相吻合。
研究結論表明,"甕安生物群"的出現不會早于5.8億年前。事實上,它和出現在5.75億年前,當時在地球其它地區(qū)大量繁盛的"埃迪卡拉生物群"(Edicaran)基本是同時出現的。
朱茂炎介紹,他們的研究成果的意義還表現在:將對寒武紀大爆發(fā)之前的全球性冰期、海水化學成份異常變化、多細胞動物起源與演化過程等科學問題提出了新的解釋;表明多細胞生物,特別是動物的出現和繁盛是5億5千萬年之前全球一次規(guī)模巨大的海水成份異常事件的直接原因,生物加速繁盛致使大氣層氧含量的急劇增加為隨后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fā)奠定了基礎。(完)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