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整理 2019-06-11 23:14:03
真題再現(xiàn)
請以“只是因為________”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從“那本書”“那條路”“那個人”三個短語中任選一個,填在橫線上,將題目補充完整;(2)文體自選,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校名、人名。
試題解讀
2014年南京中考作文題目是“只是因為(那本書/那條路/那個人)”,任選其一寫作。看到這個題目后,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審題。
首先,作文采用了半命題的形式,這樣同學們的思路可以更開放。另外,題目中“只是因為”四個字其實暗含乾坤,“只是”強調了“那本書/那條路/那個人”的唯一性和重要性,所以同學們在審題時一定要注意。另外,“那本/那條/那個”提示我們不要寫成“幾本/幾條/幾個”。其次,以“只是因為那本書”為例,同學們可能面對題目打不開思路。那么我們在構思時就可以在腦海中為題目作補充工作。例如:我們可以思考只是因為那本書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或出現(xiàn)了什么情況。這樣就可以將思路打開,化難為易。
二、構思。
1.那本書:近幾年中考作文經常緊密圍繞著“書”來命題,的確,中學生對于書本應該是最熟悉的了。這里再一次寫到書,首先要注意所寫的書格調要高,最好是名著。另外要著重寫書對自己成長、進步的積極影響,切忌寫成內容簡介。
2.那條路:這個題目看似抽象但首先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思考。其一,“那條路”可以是我十分熟悉或偶然發(fā)現(xiàn)的一條真實的路,在某次經過它時帶給了我觸動;其二,“那條路”可以是我某段時間以來的心路歷程,這段心路歷程使我產生了怎樣的轉變或讓我明白了什么道理。
3.那個人:為了避免寫這個題目時以身邊人物為素材,落入語言過于平淡、內容沒有新意的俗套,可以將視角落在古人身上,寫古人的經歷或事跡對自己的教育意義。例如寫屈原的愛國精神或陶淵明不慕名利的品格對自己心靈的洗滌。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