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2021-12-25 21:38:2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作者簡介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
與孔子并稱“孔孟”。他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將其發(fā)展成為“仁政”思想,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被稱為“亞圣”。
游歷于齊、宋、滕、魏、魯?shù)戎T國,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前后歷時二十多年,而沒有得到實行。
2.背景鏈接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和政治行動,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其學(xué)說出發(fā)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xué)》《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孟子》行文氣勢磅礴,感情充沛,雄辯滔滔,極富感染力,流傳后世,影響深遠。
3.重點字詞解釋:
1.天時:(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
2.地利:地理形勢。
3.人和: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jié)。
4.三里(之)城:的。
5.七里之(郭):外城。
6.(環(huán))而攻之:圍。
7.(是)天時不如地利:這。
8.(池)非不深:護城河。
9.(兵革)非不堅利也:武器裝備。
10.(委)而(去)之:放棄。去:離開。
1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以:憑。
12.(固)國:鞏固。
13.(威)天下:威懾。
14.寡助(之)(至):到。 至:極點。
15.親戚(畔)之:通“叛”,背叛。
16.天下(順)之:歸順。
17(以)天下之所順:憑借。
18.(故)君子有不戰(zhàn):所以。
4.文本理解:
1、本文的中心論點?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本文的主旨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從上文看,得“人和”的實質(zhì)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順之” 。
4、本文主要采用的論證方法是舉例論證,對比論證。
5、“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間的關(guān)系?
“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說的“多助”和“天下順之”,是克敵制勝的重要條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戰(zhàn)就會取得勝利。
6、本篇主要是談戰(zhàn)爭呢,還是談?wù)文?
本篇主要是談?wù),是借?zhàn)爭談?wù)。孟子借談?zhàn)爭的取勝條件以闡明他的政治主張,他主張國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
這樣才能“多助”,眾人才會歸順,而“天下順之”,“戰(zhàn)必勝矣”,國家才能治理好。
7、現(xiàn)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義,請結(jié)合你的生活,談?wù)剬?ldquo;道”的理解。
(1)以國家外交部而言,“道”指國家間和平共處、互不侵犯;
(2)以國家內(nèi)部而言,“道”指愛民,為老百姓著想;
(3)以個人而言,“道”指與人為善,仁義道德。
5、與“人和”有關(guān)的名言警句:
家和萬事興。
兄弟同心金不換,妯娌同心家不散。
眾人拾柴火焰高
團結(jié)就是力量
人心齊,泰山移。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